台北 洪騰雲家族 長房輝東派下洪以南達觀支派
與清末台北城建城最有關聯的家族,是發跡艋舺的郊商洪騰雲。一開始是經營米店。現仍存有"合益美記"店章一枚。
當年泉州有支店房產,自己有船,經營海上貿易,也擁有數間店面經營零售。更擁有遠至大溪的多筆田地。台北三張犁,內湖,南港,中山北路,雙連一帶都有。
台北建城時,因捐土地銀兩件考棚而獲准立的急公好義牌坊,讓這個家族與台北城的關係,顯得特別密切。
當年台北城所在的這片地是屬於較低凹,新開發的農田。洪騰雲擁有多少百分比,目前缺乏直接證據。
所捐考棚,建於城牆興建之前,而1882年劉璈把台北城牆順時針方向轉13度,因此推論有部分考棚地變成在城牆外邊,而鐵路就可能經過這些土地。
劉銘傳是台北建城完成後才來台灣。急公好義坊是在他手裡爭取到的。我懷疑他是為了答謝洪騰雲在他任內的協助。
1884年中法戰爭。
1885 台灣建省,劉銘傳任首任巡撫(1885-1891)
1887年劉銘傳奏請准建坊表揚。
1888(光緒14年)建坊。
--------------
摘錄:
1887年(光緒13年),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清廷准許自籌工款後即前往南洋招商,同年4月於台北大稻埕開工,臺北車站亦座落於大稻埕。1887年5月20日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軌距則為3呎6吋(1,067mm)並沿續至今。開工初期最先興建的是由基隆港口經台北到新竹(當時稱為竹塹)。其中位於基隆端的獅球嶺隧道工程,從1888年(光緒十四年)春動工,到1890年(光緒十六年)8月完成,全長235公尺,費時30個月才鑿通,為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亦是目前唯一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也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座鐵路隧道。1888年(光緒十四年),大稻埕跨越淡水河上之大木橋竣工,是今台北大橋之前身[2]。1888年7月18日,台北(大稻埕)至錫口(松山)通車,1891年10月基隆=台北通車。然通車前劉銘傳即已去職,由邵友濂接任。1893年台北=新竹段通車。
---------------------------
摘錄:
西元一八八七年,也就是台北府完成建城後的第三年,首任巡撫劉銘傳在今日台灣省立博物館與二二八公園處建立當時唯一一座官蓋的天后宮,成為島內唯一省級官祀的金面媽祖。
史載,天后宮基地三千多坪,建築主體有七百九十五坪,廟宇恢弘、金碧輝煌,在當時與文、武廟並稱台北府三大廟,每逢初一、十五文武官員都要入廟參拜,直到日軍入城拆廟,三芝鄉紳在日本人棄置的雜物堆中找到金面媽祖,迎回安奉在三芝福成宮。
儘管媽祖失而復得,並且在今年七月重返暌違七十三年的台北古城,但除了二二八公園內仍留有四十幾個當時天后宮的石柱珠外,大批建廟石材早已不知去向。
不過,就在七月媽祖回鑾時,在台北賓館服務超過三十年的園丁李志堅卻去電二二八紀念館,通報天后宮的遺構其實就在遺址旁的台北賓館庭園裡。
由於天后宮的壽命只有廿六年,幾乎和建完就拆的台北古城牆一樣短,因此通報消息一來讓台北市文化局與古蹟專家雀躍不已,並在內政部主持下完成兩次會勘,確定這批被棄置在庭園一角的石柱、石階、石鼓、石獅,以及池塘上的石橋,絕大多數出自天后宮。
-----------------------------------------------------
我所知道的是,洪騰雲唯一親生女兒出嫁時,受贈一片土地緊鄰天后宮舊址,後為日本徵收。
這土地又緊鄰舊地圖的洪騰雲宅。
-----------------------------------------
第一部火車頭命名為騰雲號。
------------------------------
我強烈懷疑劉銘傳其實是以符合朝廷建急公好義坊的條件,選擇以捐建考棚一事,爭取,而事實上,應該還有捐土地建天后宮以及協助興建鐵路,提供用地,疏通居民等功勞。因為當年清朝鐵路建設最大的阻力來自民眾迷信與無知。
期待天后宮的紀念碑文等能早日發現以解此謎 。
-----------------------------------------------
捐建考棚是以長房 洪輝東之名。因1884年過世,因此1887年以洪騰雲名義請准建坊。
因此其他兒子應該分別擁有其他台北城內土地,後來也分到一些房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