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

曾祖以南 

 inancallig1

 

 

card Hong10

 card Hong1

 

 

 

訃聞公祭發起人

 tamsui-1927a
Hong-I-Nan  last

名單人物以後逐一補上生平與行誼,歡迎大家提供資料。

洪以南公弔發起人

 第一排左五潘光楷,士林潘家,士林街長 

第一排左七杜總(聰)明,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 

第一排左十三陳純精,羅東街長 

第一排左十二陳懷澄,鹿港陳慶昌號子孫,鹿港街長 

第一排左八張希袞大稻埕秀才,少從大龍峒陳孝廉樹藍遊 

第一排左五林熊徵,板橋林家

 第一排左四林知義是新竹林恆茂(林占梅)家族成員 

第二排右三李種玉,三重埔秀才 

第二排右四李延齡,李春生孫,李福然先生大伯父 

第二排右五李聲元,蘆洲秀才厝

 第二排右六李萬居,

 第二排左五顏國年,基隆顏家

 第二排左二簡朗山,桃園街長 

第二排左六連雅堂,《臺灣通史》作者

 第二排左十四王式章(王式璋)是大溪仕紳,我認識他子孫

 第三排右十二羅秀惠,清舉人,善書法 

第三排左十二辜顯榮,鹿港辜家 

第三排左八黃純青,樹林區長 

第三排左三吳昌才,艋舺仕紳 

第四排右八鄭永南,桃園仕紳,善書法 

第四排右九鄭肇基,新竹欽旌孝友鄭如蘭之孫,新竹仕紳

 第四排右十鄭養齋為鄭祉亭(用錫)先生之孫,還要對一下浯江鄭氏家譜

 第四排左四高桃仁,洪以南先生的親家公 

第四排右十四許桑梓,基隆仕紳 

第四排右十五許丙,臺灣總督府評議員 

第四排左十魏德清,台灣日日新報記者 

第四排左八謝汝銓,台南秀才,與洪以南等倡設臺北「瀛社」


 明治39年辨務署參事 四十年台北廳參事 大正三年九月 選任淡水區長

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騰雲號與洪騰雲有沒有關係?

歷史的書寫的內容,仔細去想,有很多謬誤或是忌諱,也有時代因素故意改名避免招禍。
***
有些是人過世就沒人提,像是洪合益捐地捐建考棚負責的人是洪輝東,因為在1884年過世,因此寫歷史的人就看不懂,急公好義坊故事"奏台北府淡水縣四品封典同知銜貢生洪騰雲"
四品同知銜是洪輝東,因過世,封典可以回到尊親。這就是1880-1887年間的世事難料。
***
錯誤的部分最嚴重的是洪騰雲出生年是嘉慶己卯年1819,卻被寫成1814。
****
洪以南另一個名字洪文成,我的猜測,應該在1896年回台灣之後不久,就不用,甚至連家譜都不記。大哥源欽號恩謙 文明1861 辛酉 咸豐11年生,1886 丙戌 光緒12年過世。
家譜提到文明,但是隨後的文光 文成,完全不記錄,我想是因為洪文光是台灣民主國參議員的關係。

騰雲號與洪騰雲有沒有關係?

騰雲號
1887-1888年之間,劉銘傳與洪騰雲似乎有某些正面互動。急公好義坊的奏准與完工。
有朋友告訴我,北郊的洪合益,似乎協助運輸一些鐵路軌道,"吳淞鐵路拆除後,經福建巡撫兼台灣學政丁曰昌奏准,將鐵軌等器材運至台灣,擬於台北敷設鐵路使用,後由於無力籌款,築路被長期擱置,運至高雄的吳淞鐵路鋼軌,亦因日久銹爛,不堪再用。" 看起來不太相關。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9mxoqrq.html
***
但是如果看到日本手繪地圖左下角,就有點關聯了。因為根據洪合益1872購地摘要,竹圍前的部分顯然是與東邊水埤南邊林家田西邊北邊陳家田交界。
顯然鐵路在台北城東北這一段是由洪合益提供土地,而且提供一些建築物,鐵道??的,見地圖左下。

**** 

基本上這時期的鐵道,過台北城東北角之後稍微再往南走,然後在今天疾管局附近再往東北走今天八德路方向到松山。

這就與從齊東街到東門入城往石坊街 通西門的行道接近。

************ 

商務局廳舍是一位於臺北城外東北角的三板橋莊的洋樓,在這之前原本設於機器局廳舍內。乙未割臺後,商務局廳舍曾作為「鐵道工夫舍」(鐵道養路工宿舍),後來變成騎兵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8%E8%87%BA%E9%90%B5%E8%B7%AF%E5%95%86%E5%8B%99%E7%B8%BD%E5%B1%80

 

 

台北府城2
***
顯然台北城往北有 東埤西圳,

 同治11年洪家購地摘要  1872

 

這或許解釋從大稻埕第一代停車場,基隆道
要拉到台北城牆東北角。

 

 "北基鐵路自錫口西行,經商務館(局),沿東北隅城垣進入機械局。沿途綠樹成蔭野花壓境,風景極為綺麗。"

Taipei NE
****
當然從這裡到南港到松山洪家是否有協助取得土地我沒去查,不過,顯然劉銘傳看到任內鐵路建設能有初步成果,應該是高興的。
所以騰雲號還是有故事的。

"1888年7月18日,台北(大稻埕)至錫口(松山)通車"

清代臺灣鐵路共有蒸氣機車8輛,第一與第二號購自德國霍恩索倫機車廠(德語:Hohenzollern Aktiengesellschaft für Lokomotivbau),分別命名騰雲與御風。日治時期後納編為1型蒸氣機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