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我的祖母 洪盧乖

我的祖母 洪盧乖
出身北新庄盧氏家族
下面這張訃文是曾祖父過世時印的
排在前面
盧秋桂
盧阿山
盧火賽

就是以南祖大兒子長庚祖父的夫人我的祖母娘家的代表。
Hong-I-Nan  last

 card Hong10
我的祖母
my-grandparents
marriage-ceremony-late-1930s, Taipei


網路資料:
3.三房 盧昶 北魏吏部尚書,徐州刺史,散騎常侍,雍州刺史,鎮西將軍 子孫中有唐代宰相盧懷慎,盧杞 唐明皇寵幸,考核天下第一,卻因為種種因素無法 擔任宰相的金甌相盧從愿 曾任唐代翰林大學士,最後遷到新羅的盧穗(原名盧惠, 韓國盧氏始祖) 侍御史中丞盧鄒(後來入閩) 明鄭兵部尚書盧若騰 清末民初時中文拼音 以及中文現代化的先驅盧贛章 韓國前總統盧泰愚 韓國現任總統盧武鉉 福建泉州盧氏祖譜的專家盧承志 福建省省長盧展工 台灣前立法委員 盧修一 台北縣前縣議長盧阿山 三芝鄉長,台灣省議員盧根德 音樂家盧佳慧,盧佳君等。



盧泰神機娶了兩個老婆,第一個元配還沒娶進門就死了,只有14 第二個老婆才是祖媽,祖媽江氏是一個熟番 
,(我想應該是平埔族與西方人的混血,我的祖母確定有相當強的白種人特徵 她的弟弟 灰藍色眼睛黃頭髮 皮膚白皙有雀斑 這是我親眼看過的,盧修一也有類似特徵 )
 死後沒有葬在祖廟,而是葬在番廟裡  
 後來盧泰神機和江氏生了五個兒子,長子盧仲蘭和三子盧仲吉留在村內 五子盧仲長傳言遷到基隆(不是很確定),次子盧仲恍和四子盧仲賓都回大陸住
 
盧仲蘭是五個裡頭最聰明,最精明的 相傳他的妻子在某天突然看到天敞了開來,然後有條龍非過,當盧仲蘭趕來時 只見到龍尾了,不久候盧仲蘭生了
盧金狡和盧金龍兩兄弟
  盧仲蘭一直種田,買賣土地,大賺了一筆,變成北新莊的大地主 聽說最發達時,三芝鄉三個村的地,有大半都盧仲蘭的,而且在日據時代 北新莊盧氏都算是地方望族,路燈還從淡水牽到好幾公里遠的北新莊裡
盧仲蘭的後裔,盧修一的叔公,盧根德還因為受到日本政府信賴 擔任三芝庄庄長(三芝鄉鄉長),
-----------------------------------------------------------------------------------------------------------------------------

註:北台灣的平埔族 或漢人與白人歐洲人混血的情形其實相當常見。福建泉州宋代即為國際港口 廣東也早與歐洲人接觸,因此北台灣在1895年日本統治前,已有相當混血情形。基隆 淡水是北台灣先後與歐人接觸的地點。

------------------------------------

十六世紀新航路發現
西歐 航海強權國家由海路到東方尋求貿易利益
荷蘭與西班牙兩個國家分別登陸了台灣,並劃定範圍實施統治。
荷蘭人控制南部
而西班牙人佔有北部。
為了鞏固統治權力,他們都選擇在港口要衝處,建造防衛性極高的要塞作為據點。
西班牙人1624於北部雞籠 外的社寮島(今和平島)上建造了「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並於1628年在滬尾建造了「聖多明哥城」 ,今紅毛城附近[1]

西人將淡水作為統治淡水河的中樞,
1632年西人進駐台北盆地,降服沿河諸「番社」,
闢淡水至基隆之陸路(約今陽金公路),
或航由基隆河通往基隆,並也擴及勢力至新竹一帶。
天主教神父也隨行到此宣教,建教堂教化番民

「聖多明哥城」台灣長官赫爾南勒茲於1637年以石材重建。可是工事完成後沒多久,菲律賓總督科奎拉Sebastián Hurtado de Corcuera)就決定從淡水撤軍,下令摧毀「聖多明哥城」(李毓中,2006,102-103)。

荷蘭人攻佔北台灣後,於1644年春天從台南運來建材和匠人,在聖多明哥城的原址附近重新築城,命名為「安東尼堡」。

由於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紅夷」,此城因而被民間稱為「紅毛城。
----------------------------
1624-1662之間 38年 西班牙人 荷蘭人 以及途經的歐洲船隻 都可能給這些地方的漢人 平埔族人基因庫帶進歐洲白人遺傳特徵。更不用說泉州附近地區原有的蒙古 阿拉伯 中亞等基因。

註: 身為醫師 由於我自身的血統關係,我相當注意病患的疾病與人種特徵。台灣北部 確有相當數目白種人常見的遺傳疾病。我父親是眼科醫師,曾經告訴我他看到的視神經炎 疑似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 女性 都長得很漂亮 有西方人的大眼與輪廓。大家可以參考。

 ---------------------------------------

1662年鄭成功驅逐了南部之荷蘭人,淡水之荷蘭人見大勢已去遂而撤走。後來,鄭氏因防清軍乘虛攻其北疆,曾命左武衛何祐駐防淡水,重修紅毛城。
鄭氏在1683年降清以後,紅毛城則任其圮廢。
清初葉,由於北台私墾者眾多,帶來了撫番、治安和海防的需要,
 1851年五口通商之後, 開啟了台灣近代史的序幕 
咸豐年間兩次英法聯軍之役,和各國陸續訂立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通商條約,台灣的雞籠淡水安平打狗四個港口,乃被迫闢為通商口岸。
十七世紀的航海強權國荷蘭及西班牙,已被新興的英國和法國所取代了。
英國尤其注意台灣的經濟利益,於是在開放的各口岸設立洋行及領事館 。  打狗的領事館建於1865年, 安平領事館建於1875年,座落於今三級古蹟德記洋行以南。淡水方面,由於當時北部的茶葉及樟腦輸出正盛,港口貿易額直線上升。英國乃於1867年與 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第二年並將領事館辦事處設在紅毛城內。當時居住在紅毛城內的英國人約有十人。除了代理領事William Gregory外,尚有海關助理官員數人及洋行商人 。
--------------------

當時歐洲一般人民會去做船員的日子也不好過 相信跳船的 想留下台灣居住的不在少數 平埔或泰雅原住民都有這些紀錄,散見於歐洲美國當時之文獻。